講座分享

2018年實驗教育論壇

今天(2018/6)去遠的要命的政大,聽了三位自學生談他們自學的經驗加上看一部跟教育改革有關的影片,覺得想讓孩子走體制外的念頭又深了一些(其實每次看完自學相關影片或書籍都有強烈想走體制外的念頭,但卡在個性保守又沒有勇氣總是搖擺不已)。

總結來說,自學孩子認為自學最大的收穫多是更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

前兩位分享自學經驗的孩子聽起來差異滿大的—-以世俗的眼光來看的話。一位感覺花滿多時間睡覺好像不太上進XD(很有可能是我聽的不完全所以有誤解)一位非常積極,十五歲開始就自己打工賺錢,現在也才二十一,就曾經家教賺了四萬,備好機票和兩週食宿錢,就去北京(還是上海?)找工作實習。因為才十幾歲覺得人家如果收到電子履歷也不會甩,所以準備三十秒的自介,印了一百多份履歷當傳單,站在街上發。發到第三天就有人請他到辦公室聊,但到了辦公室卻沒有人理,她就自己亂走到處問:「姐姐你在幹嘛」「哥哥你需要幫忙嗎」。十七歲愛上調酒,十八歲就去考調酒師執照。她說她可以安穩當工程師,但覺得那樣的生活不夠精彩,看了電影想要體驗曼哈頓紙醉金迷的生活,決定努力存錢,預計要二十萬,也是機票加前兩週的食宿,看看能否在那裡找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在她身上感覺到滿滿對生命的熱情和衝勁。喔對,她說她以前是很內向的孩子,但是自學後變現在這樣(在我看來是富有自信、面對人群能侃侃而談的人),她有時都覺得跟現在這個新的自己不太熟。

另一位自學生是小五轉到全人中學開始體制外學習,高中走自學團體,現在十九歲。他分享他經歷的行動學習,三個月十萬元左右去德國+芬蘭+歐洲哪國我忘了(一國待一個月)遊歷。他們同學大概兩三個同學負責一國,像他負責芬蘭,他們就要打點那一個月在芬蘭的食衣住行育樂。育的部分,當時他們針對芬蘭討論的是設計、社會福利(第三個我又忘了…腦子一定有洞…)。行前大概會準備半年,一段時間後老師會看大家準備的東西刷掉不適合的孩子(所以不是有錢想去就能去),陸續討論去那裡要瞭解的內容,還會讓家長來行前說明會,所以不太會發生有人準備的知識太偏其他人都沒興趣,或沒準備周全到那裡很無聊不知道要討論什麼。看到他們的行程表和報告書之類的東西真的是滿佩服的,感覺很完整。學費一年大概十四萬,不含行動學習。

影片部分談的其實實驗教育的書大概也都提到過,大致就是說現在資訊如此發達,未來需要的不是會死背知識的人,而是具有創造力等軟實力的人。而且現在的職業很多都會被電腦、機器人取代掉,未來有的職業現在可能都還沒出現,維持傳統教學方法將等著被淘汰。

其實體制外很吸引我的是學習內容貼近生活,回想在地理課本上學到的芬蘭,好像就是首都赫爾辛基、人口多少、地多大、有什麼地形。設計?社福?那啥?如果有機會選擇,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想瞭解芬蘭的設計和社福吧,因為那才是真切跟我們有關,可以欣賞、學習、思考、從而改善我們未來生活的吧!

但自學讓我有點擔心的是,孩子會不會就這麼賴著,睡睡睡,沒有什麼想學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現場有面牆有自學生的作息,看起來有些自制力很強,生活很規律,有些雖然日夜顛倒,但也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模式(半夜三四點睡中午十二點起床這種),然後有的看起來就真的是睡睡睡阿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