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書中舉出很多人(就是我)一直以來的認知,是如何讓自己成為一輩子努力工作—–的窮人。長輩通常都這樣說:「好好讀書,努力上好大學,找有保障的好工作。」但是,一般人(E&S: employee & self-employed)找了好工作以後,常常越做,工時越長,越沒有時間陪家人,然後錢還被政府課稅拿走一大半! 根本不知道何時才能存夠退休金休息。
月份: 2021 年 3 月
<<法式翻轉教養>>書摘與心得
我記得高三在準備聯考時每天都在問自己也問同學這個問題,我學這些東西到底是要幹嘛,但那時好像都沒有找到答案(除了考上好學校以外)(所以始終也沒有多大的自信去偏離人生的「正軌」)。書中介紹學習的方法,除了一般人所想的運用頭腦、善用專注、理解與記憶外,其實整個身體都可以用來學習,包括行動與感受。
<<從小就該知道的金錢觀>>書摘
零用錢的發放形式有「定額型」、「報酬型」、「混合型」。定額型就是給予固定金額,讓孩子有固定的金流可以管理。報酬型是孩子做什麼事得到多少報酬,讓孩子體驗到金錢與工作的等價關係。作者舉例是用做家事來給報酬,不過有很多人認為家是要大家一起維護的,不應該用家事來給小孩報酬。混和型就是兩者兼具。
2018年實驗教育論壇
自學讓我有點擔心的是,孩子會不會就這麼賴著,睡睡睡,沒有什麼想學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善養小童成大同>書摘及心得
爸媽們一定不陌生,雖然在自己升格為人父母時一再告訴自己絕對不要用以前爸媽說的什麼話來傷害自己的孩子,但在生氣飆罵了孩子後,卻會有一種「我好像我爸/媽!」的驚恐。不過,教養方式的影響,遠不只在下一代的教養方式上。當我們瞭解到兒童在成長階段所受的不當對待,應該可以明白暴力與不平等事件為何尚未自人類文明中消失。
V媽講座—-閱讀孩子的感官發展與需求 (2019年)
帶孩子越久,越覺得所有的教養都必須奠基於對孩子發展的認識上,也就是說當你越瞭解孩子甚麼時候會有甚麼樣的發展或有甚麼樣的需求,你就能比較輕鬆地帶他。
<<猶太媽媽這樣教思考>> 書摘
猶太人普遍給人聰明、能力強的印象,本書用猶太媽媽日常跟孩子相處的方式帶我們瞭解,猶太人有多重視教育,他們是怎麼 …
介紹BEAUTIFUL OOPS
從一張被撕破的紙開始,翻頁發現那一道撕裂傷(?)可以變成鱷魚的嘴巴。那被摺到的紙呢? 被顏料滴到的紙和被揉成一團的紙,又可以變化成什麼?
面對孩子受挫,在乎她勝過一切
每當我告訴她哪邊彈錯要修正,講到第三個要修正的地方時,她就會倒在椅子上哀號「我都不會」,或站起身來說「我不彈了啦」直接走人。
跟家人一起做什麼都好
自由玩耍、回家吃飯與睡前聊天是我們家的其他習慣,目的是讓孩子們有更多彼此相處的時間,與家人有更緊密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