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看得人生故事越來越多。有時很感慨,現代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孩子,莫不是為了孩子能過上好日子。但是孩子從幼兒園就讀整天班,長大的過程為了考試拚讀書,與家人關係逐漸疏遠,同學相處時間遠勝過兄弟姊妹,手足間的聯繫甚為薄弱。等到功成名就,工作忙碌後,一年也難得見上家人幾面,不知道該聊甚麼。對此,我十分希望能藉由家庭氛圍的建立與文化的傳遞,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持續感受父母與手足的關愛。
睡前故事是我們家的慣例之一,其實,不只是睡前,以前聽蒙特梭利的老師講座,為了讓孩子愛上書,享受書本帶來的樂趣,任何時候只要孩子拿書找爸媽,最好馬上放下手邊的事情,為他們朗讀。目前孩子們都很愛看書,我想跟這個習慣的養成有一定的關係。
自由玩耍、回家吃飯與睡前聊天是我們家的其他習慣,目的是讓孩子們有更多彼此相處的時間,與家人有更緊密的連結。在華德福的教育理念中,幼兒是以各種遊戲來喚醒身體活動,孩子在自由遊戲中自發性地想像,有助於他們日後發展智能思考。即使姐姐已經上小一,我還是中午下課就接出來和妹妹玩,幾乎天天玩到快傍晚。回家後迅速煮飯,大家一起好好吃一頓乾淨健康的晚餐。睡前母女三人簇擁著躺在床上,有時念念咒語,有時說說想要感謝的人以及覺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時甚麼也不說只是用力抱抱,感受彼此陪伴的溫暖,讓腦中的催產素分泌,幸福入眠。與其說小孩黏媽媽,還不想分房,其實媽媽我自己也享受與寶貝相擁而眠的這份黏膩感。
每個家庭都能創造自己的文化或習慣,像是猶太家庭每週一次聚餐搭配長時間討論各種議題,讓孩子練習表達自己的意見、實踐華德福理念的家庭可能會布置季節桌、讓孩子感受季節變化、希望家人一天能至少好好聊天三十分鐘的提出吃飯不配3C政策、或是喜愛大自然的維持每月一次親友露營,創造共同回憶等等。藉由這些活動累積,孩子能與家人產生更多的互動,也會有更多的連結,愛就這麼傳遞出去了。
原文刊登於聯合報:家人一起做甚麼都好
歡迎追蹤我的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