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走訪許多國家,想了解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得分高的國家,是怎麼進行教育的。作者的第一站是芬蘭。
分類: 書籍介紹
<<發現孩子的亮點>>
孩子為什麼沉迷於電腦遊戲,因為他們所面臨的情境擁有三大條件: 一、目標清楚可循;二、行動過後得到立即回饋;三、挑戰與技能之間達成平衡。符合這些條件容易促發
<<讓大象動起來>>
如何讓外在動機轉換成內在動機,其核心也就是從人類的生理需求(給吃的、避免懲罰)出發,提升到愛的需求(認同感、歸屬感;讓學生有同學幫唱生日快樂歌、團體競賽)、自尊需求(被他人肯定、不想輸;讓學生在第八節課吃雞排、有特權如午休到辦公室聽音樂吹冷氣)、知的需求(好奇心、想挑戰、成就感;提供有獎徵答、老師有技巧提問)、美的需求(欣賞自己;學習欣賞別人與自己的優點)最後是實現自我的需求(有目標的責任感;孩子自己決定想成為世界冠軍、想回母校分享自己的故事)。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從重視自己內心的情緒勞動,承認情緒勞動的價值開始。我們之所以投入情緒勞動是因為我們關心,而且我們關心的事情很重要,它讓我們深入參與生活、家庭、孩子,從事情緒勞動不止是為了維持事情順利運作,也讓一切保持聯繫,讓我們所愛的人過得更好。
<<從讀到寫 林怡辰的閱讀教育>>
作者林怡辰是小學老師,曾在資源稀缺的偏鄉教育推動閱讀,一開始遭遇家長的反對,因為家長辛苦工作是希望孩子能靠成績 …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作者李儀婷先前也出過教養書,我覺得<<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比<<孩子永遠是對的>>, …
<<動得多,孩子更好教>>
幼兒六歲以前體驗過多少遊戲、有多少不同運動經驗,對於他這輩子的運動機能好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專注力協定>> –如何培養心無旁騖的孩子
孩子們持續分心的內在原因可能是缺乏足夠的自主權、勝任感(成就感)及歸屬感,造成焦慮與不安,上網、打遊戲或追劇剛好提供他們心靈上的養分。
<<專注力協定>>介紹
讀完只有推薦,廢話不多說,立刻開始介紹要怎麼提高專注力! 一、管理內在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拿起手機刷一下臉書 …
<<富爸爸有錢有理>>
作者在書中舉出很多人(就是我)一直以來的認知,是如何讓自己成為一輩子努力工作—–的窮人。長輩通常都這樣說:「好好讀書,努力上好大學,找有保障的好工作。」但是,一般人(E&S: employee & self-employed)找了好工作以後,常常越做,工時越長,越沒有時間陪家人,然後錢還被政府課稅拿走一大半! 根本不知道何時才能存夠退休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