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學這件事,我小時候可是超期待,因為學校有看不完的書,有會講故事的老師,還有可以一起聊天打屁的同學。儘管每次換新班級前,想到即將要面對的新環境,還是會有一點緊張,但我知道熟悉只是一個過程,一個月後我就會上手這一切,因此當我變成媽媽,面對要上學就崩潰大哭的孩子,一開始真的是滿頭問號,無法想像是哪裡出了問題。
大多數人都告訴我:「交給老師,不要猶豫,轉頭就走。」因此在老大滿三歲第一次上幼兒園時,我就是採取這樣的策略。後果是,孩子每天早上分離都哭得很慘,上幼兒園前已經戒掉吃手指的習慣,入園後兩周又開始吃,且吃得比以前更兇。即使我們只念了一個月,半數時間還生病請假,吃手的後遺症仍延續了半年之久。
老大滿五歲第二次上幼兒園時,我已上過一些課,試著運用方法協助她,包括提早到教室,讓她覺得教室是她的主場;待在教室陪伴一兩周,讓她在安心的情況下上課;發現她的困難請老師協助,例如她討厭吃飯,老師就從給她一口飯開始,讓她第一個吃完,覺得有成就感等。雖然如此,歷經兩個月的努力,她還是無法適應跟我分開去上學這件事,更引發強烈的分離焦慮與退化行為超過一年。這一年她失去了對世界剛開始有的好奇 全身的力量都只能用來保護自己抵抗大人的強迫,一個本該繽紛燦爛且開心的五歲,變成驚弓之鳥。也許,五歲的她還沒準備好面對分離。
後來聽到一些朋友訴說他們的故事,我才瞭解,有些人面對新事物真的比較容易緊張和膽怯。不只一位朋友透露,就算他們已經三四十歲了,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被丟在幼兒園或進入一年級時,獨自面對陌生環境與一大群師生的那份恐懼與不安。這類孩子在被迫與父母分離的情況下,如果老師又因學生人數眾多無法顧及每個人,可能就會有長期而深刻的負面情緒累積。如果能有選擇,我的朋友說,她希望爸媽能多陪她一段時間。另一位朋友甚至在當父母後做到真正的陪伴,長期坐在小學教室後面讓孩子度過焦慮敏感的低年級階段。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如果父母有時間也願意,跟老師溝通後,陪伴真的是個讓孩子安心的好方法。就算不能,至少我們試著在孩子放學後,問問他們的學校生活,有哪些好玩有趣或害怕想忘記的事,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在乎的不只是功課,更在乎他的人,願意分享他們的快樂也協助他們解決困難。
原文刊登於人間福報
歡迎追蹤我的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