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女兒開始學琴前,我就聽聞陪伴練琴是打壞親子關係最快的一條路。實際走過半年的陪練琴路,的確也是我指責她不專心、彼此都生氣收場居多。直到最近驚覺,她的焦慮、不安、甚至無法專注,很可能都跟我的疾言厲色帶給她的恐懼有密切關係。我開始想要改變。
友人說,我必須先接受陪練琴這件事,心甘情願去做,不然乾脆不要做。以前每次看到大女兒練琴分心或崩潰,我就有種妳又在浪費大家時間的想法,三分鐘就可以練完的曲子,彈一遍就躺下來玩,玩個五分鐘再去彈第二遍,彈不好再花七分鐘抱怨或崩潰不會彈,十五分鐘過去總共也只彈了三遍,還彈得七零八落,回想我小時候被叫去彈琴十遍就立刻彈十次,哪有那麼多逃避之詞。二寶也因為媽媽姐姐都沒辦法陪她玩而在一旁吃手,媽媽看了更加火大。但是後來我決定換個想法,接受她就是個六歲的孩子,想要人陪,還有想要彈得好卻做不到的焦急與失落,她確實需要我的協助。而且,比起練琴,我更在乎的是我的憤怒帶給她的負面影響。所以,在前一次母女大吵而停止練琴兩三週後,我主動跟大女兒聊,她為什麼不想彈琴。確認原因是不喜歡媽媽生氣後,我跟她道歉並表示我會好好陪她,不再兇她。
當天我就試著改變作法,大女兒彈了第一遍後,我沒有直接要求她每一行練三遍,而是問她:「你覺得有沒有哪邊比較不熟?」她指了兩個地方,的確也是我聽到比較不順之處。我問她:「那你要不要多練一下那邊?」她就針對不熟的地方,各練了兩遍。有一邊我覺得聽起來還可以,另一邊我覺得還不是很順,但女兒已經覺得夠了。所以,那天我們就這樣結束。
第二天,我們趁著妹妹睡覺的時候練琴,精雕細琢了快一小時,即便期間還是穿插著分心和崩潰,但少了二寶的壓力,我也比較能耐著性子陪她。趁著她這天練不好很自責時,我問她:「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一直練不好很糟糕?」她難過地點點頭。我再問她:「如果有人練習很多次都做不好,但她很認真還是一直練習,你會覺得她很不錯,給她鼓勵嗎?」她想了一下又點點頭。我說:「那你願意給自己鼓勵嗎?我看你練了半年,雖然你覺得很多地方都很難,但你還是沒有放棄,還在練習阿!」她聽完嘴角露出一抹微笑,又點了點頭,就繼續練了。
回想我要她學樂器的理由,原是希望她享受彈奏樂器的快樂,培養她能堅持下去的毅力,並因此欣賞自己,產生自信,這一切都不是我逼她多彈兩次就能達到的,反而是藉著她在練琴時遭遇困難,我陪她一次又一次突破,比較可能達到。帶著這樣的信念,我想之後陪伴練琴的路應該可以稍微平和些,不再總是充滿大小聲了。
原文刊登於親子天下
歡迎追蹤我的粉專